有机化学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020-11-19 07:10:55
科技名词是科学技术用来技术、传播的基础和载体。所以对一些从事化合物分子的化学学科来说,除了基本的化学术语以外,还需要给超过数以万计的且与日俱增的化合物赋予名称,更重要的是,这个名称应该显示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都是有其命名的规则的。
国际上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状况
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国际上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提出《有机化学命名法》,并且不断的在修订和补充,形成一个长期处理命名问题的机制,这个命名系统也因为全球化学界的关注而广泛运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命名法则,像美国有因为《化学文摘》建立的CAS系统,德国有Beilstein大全的命名法,这些系统大致和《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差别不大。
我国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历史、发展情况
我国的化学界对于中文的化合物命名原则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化学会就成立了“有机化学命名小组”,针对1960年的《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进行修改,1980年发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83年在审核后正式出版。但是在这之后的的30年里,有机化学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当时只是比较简洁的版本,所以远远不能适应如今化学发展的需要,给中文的有机化学带来了很多问题。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的委员会和化学会组建了第二节名词审委会的化学学科组,在审核后对《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进行重新修订的工作。
考虑到当时出版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在制定时,虽然参考了蓝皮书,但蓝皮书的内容较为简单,很多国际上命名概念还没被提及。《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为命名中的一些字做了规定,但还是有完善,而且需要不从一些中文命名中所需要的连缀符。
修订的基本设想和思路
中文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原则上需要和国际的命名保持一致,内容上能大致包括蓝皮书和一些命名指南,还有网站正式发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建议,另外,需要适当的参考2004年国际修改的《有机化学命名法》。形式上符合了中文用词的习惯,又方便和英文互相转换,进行国际交流。对于1980版中的规定,用字尽量少改,但是不确切的规则和用字必须仔细修改完善。
修订的主要内容
中文的有机化合物名称了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需要用各种连缀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和英文的变换方式不同,这次修订改动较大,用了更多的连缀字、前缀字、后缀字代替介词,并且做了很多相关的补充,让各种取代基都能有明确的表达方式,和英文名称的后缀一一对应。
以上就是关于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详解,我国化学科技发展迅速,关于化合物的命名修改也是势在必行,相信今后还会出更加详细的化合物命名标准。
“有机化学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由贤集网小编原创写作,创作不易,转载请带上来源“贤集网”并在文末带上来源网址,违者必究!
转载:贤集网-若如初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